专业建设方面
成功申报并建设了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、一个北京市特色专业、二个本科新专业,开展北京市及学校相关专业建设改革试点。
- 车辆工程专业,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,2008,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,2006
-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,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,2009
-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,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群中央与地方共建及改革试点,2010
-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,学校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试点专业,2010;学校卓越工程师培育计划试点专业,2011
-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,本科新专业,2012
-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,本科新专业,2013
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面
着力建设了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,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,各专业依托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了10余个校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(名单及协议书见附件1)。依托学校长期以来在机电系统测控技术、数控机床和车辆工程专业技术方面的科研优势,在上述领域分别建立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机械行业重点实验室、北京实验室、北京市科委精机工程实验室各1个。此外有早期成立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产业化研发基地各1个,形成了覆盖多个专业的教学科研共享的人才培养平台。
-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,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2008
- 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(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公司,与北京联合大学联合申报),2012
- 现代测控技术实验室,教育部重点实验室,2011
- 中国机械工业多轴、复合机床关键部件技术研究应用重点实验室,2010
- 新能源汽车实验室,北京实验室,2012
- 北京市科委精机工程“直驱功能部件实验室”, 北京市级, 2011
- 北京汽车与装备轻量化技术研发基地,北京市级,2009
- 机电系统测控实验室,北京市重点实验室,2002
课程建设方面
建设北京市级精品课程3门。
- 机械原理,北京市级精品课程,2004
- 工程制图,北京市级精品课程,2005
-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,北京市级精品课程,2009
教材建设方面
公开出版教材20本,其中北京市精品教材3本,国家“十二五”规划教材2本、“十一五”规划教材5本。
-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(第3版),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,2011;
- 国家“十一五”规划教材,2010;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,2010
-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(第2版),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,2011
- 汽车测试技术,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,2011
-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,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二五”规划教材,2013
- 机械原理习题集,国家“十二五”规划教材,2013
-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,国家“十二五”规划教材,2012
- 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,国家“十一五”规划教材,2011
- 计算机辅助设计(第二版),国家“十一五”规划教材,2010
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及成果方面
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教学改革,近三年承担各类教改及教学建设项目80项,包括北京市十二五规划课题、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等市级项目9项。发表教研论文39余篇。教学成果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1项、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。
- 树立多维度大工程理念,创建机械工程国家级示范中心,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,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,黄民、高宏、黄小龙、王雪雁、郑军、陈勇、贺敬良、米洁、刘相权、孟玲霞,2017
- 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,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,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、校教学成果一等奖,黄民、米洁、王红军、张怀存、李启光,2012
- 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,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、校教学成果一等奖,王国权、贺敬良、陈勇、童亮、王准,2012
- 《机械制造技术基础》(第3版),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,韩秋实、王红军等,2011
- 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,北京市十二五高等教育规划课题,主持人:米洁,2011-2012
- 基于系统化知识体系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改革,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,主持人:米洁,2014-2015
-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,北京市十一五高等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,主持人:黄民,2008-2010
- 机械设计教学团队建设,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-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,主持人:郝静如,2009-2011
- 工程图学教学团队建设,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-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,主持人:王建华,2010-2012
- “机械电子工程”专业方向特色建设与教学改革,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-教学创新人才建设项目,主持人:黄民,2011-2013
- 机械制造自动化系列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, 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 —教学创新人才项目,主持人:王红军,2014-2016
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训练方面
进行了系统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,在理念、环境条件建设、制度保障、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建设,学生创新实践与竞赛活动取得成果,获市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63项。包括世界冠军2项、亚军1项、季军2项;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0项、二等奖7项、三等奖3项;北京市特等奖2项、一等奖9项,二等奖10项,三等奖14项。代表性奖项:
- “Water”机器人足球队在荷兰举办的第17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,荣获中型组足球机器人比赛世界冠军,2013年;
- “Water”机器人足球队在土耳其举办的第15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,荣获中型组足球机器人比赛世界冠军,2011年;
- “Water”机器人足球队在新加坡举办的第14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,荣获中型组足球机器人比赛世界冠军,2010年;
- “Water”机器人足球队在墨西哥举办的第18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,荣获中型组足球机器人比赛世界亚军,2014年;
- “Water”机器人足球队在墨西哥举办的第16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,荣获中型组足球机器人比赛世界季军,2012年;
- 2010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型组足球机器人比赛冠军,2010.7
- 2011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型组足球机器人比赛亚军,2011.8
- 2009-2012年全国Honda汽车节能竞技大赛中,汽车捷能车队连续四年蝉联比赛唯一最佳技术奖,2012年同时获大赛唯一最佳设计奖;
- 2011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,铸梦车队获高速避障项目第二名。
师资队伍建设方面
通过多年的教学建设和改革,培育出了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支、北京市教学名师4名、全国优秀教师、北京市高层次人才1名、长城学者1名、学术创新人才2名,北京市优秀教师1名、师德先进个人2名、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2名、首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1名。
-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:
机械设计教学团队(2008)
工程图学教学团队(2009)
-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:
郝静如、王建华、黄民、王红军(2003、2008、2010、2013)
- 北京市属高校学术创新团队:
机电设备安全监控技术研究学术创新团队(2011)
现代机械制造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学术创新团队(2009)
机电设备安全监控技术研究学术创新团队(2005)
|